張 爍 《人民日報》(2023年9月7日 第01版)
“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,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,這樣才能聽到實話、察到實情、收到實效。”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。 從“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應”到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”,從“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”的生態文明建設到以“得罪千百人、不負十四億”的使命擔當祛疴治亂……習近平總書記把群眾意見視作“一把最好的尺子”,始終堅持人民至上,與人民同呼吸、共命運、心連心。 敬畏這把“尺子”,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,拜人民為師,向人民學習。 2007年4月17日,冒著大雨,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靜安區江寧路社區(街道)黨員服務中心調研。 “書記,這個送給您留個紀念吧!”一位老阿姨在習近平同志參觀活動室時說,這只棕色編織牛是居民的手工作品。 “哦!我知道了,你是要我做服務人民的孺子牛!”習近平同志接過來,會心一笑。順耳話中,習近平同志聽出的是人民囑托。 “民之所憂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” 2021年春天,廣西桂林毛竹山村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民王德利家做客。 “總書記,您平時這么忙,還來看我們,真的感謝您。” “我忙就是忙這些事,‘國之大者’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。” 頂風雪、冒酷暑,踏泥濘、翻山溝。在福建寧德,帶頭沉下身到最偏遠、最困難的地方;在浙江,面對超強臺風,坐上沖鋒舟直奔被困地區;擔任黨的總書記,從黃土地到黑土地、從呂梁山區到羅霄山脈、從零下十幾攝氏度到海拔4000米,足跡遍及大江南北……一串串步履不停的堅實腳印,見證著習近平同志矢志不渝、躬身為民的赤子情懷。 “在人民面前,我們永遠是小學生,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,向能者求教,向智者問策”。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。 尋得這把“尺子”,必須堅持實事求是,聽真話、察真情,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。 1984年春天,河北正定。 “我一家六口,住著兩間破房。”“正定一中有70多名教師,4年啦,一個黨員沒發展!”參會者有的提高嗓門,有的拍了桌子。 “讓他們說吧,說了他們心里痛快,我們心里清楚!”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說。這是習近平同志特意召開的知識分子“訴苦會”。逆耳言中,習近平同志聽出的是人民期盼。 “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”習近平總書記直指“嫌貧愛富”式調研之弊,倡導“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,又要到困難較多、情況復雜、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,特別是要多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,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”。 今年3月,中辦印發《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》,“有一是一、有二是二,既報喜又報憂,不唯書、不唯上、只唯實”赫然在目。 用好這把“尺子”,必須把人民擁護不擁護、贊成不贊成、高興不高興、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。 2014年12月13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考察時,74歲的老人崔榮海擠到人群前面,緊緊握住習近平總書記的手:“總書記,您好!您是腐敗分子的克星,全國人民的福星!” 習近平總書記面帶笑容、語氣堅定:“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。” “老百姓是天,老百姓是地。”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:“人民群眾反對什么、痛恨什么,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打擊。” “時代是出卷人,我們是答卷人,人民是閱卷人。” “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、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,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”“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”……十年來的偉大成就、偉大變革,正是“以人民之心為心”的生動實踐。 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 “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,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、不快樂、不滿意,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,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。”這是人民領袖對人民的深情告白。
|